夏至已過,標志著炎夏來臨,也意味著陽氣最盛的時節開始了。伴隨著炎熱天氣的到來,很多人會因為天氣容易產生一些情緒,所以說立夏養生要重視養“心”。

夏天天氣比較干燥,人體水分容易流失,不管成人孩子還是孩子,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。晨起喝水不僅可以補充因代謝消耗的水分,還可以滋潤腸道,預防上火。

不宜用飲料代替水,汽水、果汁、可樂等飲料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,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,影響消化和食欲。

夏季日長夜短,氣溫高,人體新陳代謝旺盛,消耗也大,容易疲勞,因此,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促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。中醫認為心主神明,也稱“心藏神”。而午睡“閉目養神”,也是在養心。
一般情況,下午睡十幾分鐘就足夠了,盡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。因為我們睡多了之后,就會進入深度的睡眠狀態,大腦中樞的抑制過程明顯加強,從而使得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,在醒來之后就會感到更加的困倦。

夏季是皮膚病的多發季節,痱子、過敏性皮炎、汗斑、濕疹等惱人的皮膚病威脅著很多人的健康。應對皮膚病,要常洗澡、勤換衣服,被子、毛巾等經常漂洗消毒。

天氣越來越熱,很多人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、飲料等。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吃完后易出現腹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專家指出,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℃左右,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只有2℃~8℃,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后,導致生理功能失調。因此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要放一會兒再吃,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。

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,加之飲水較多,沖淡胃酸,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,故飲食應清淡一些。應多吃營養豐富、氣味清淡之品,忌食油膩、煎炸及熱性的食物。
中醫認為“心主夏,心若緩,急食酸以收之”,夏天應多吃酸味食物,比如山楂、西紅柿、橙子等。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滋養肝臟的作用,常吃還可以降血壓、軟化血管、保護心臟。

|